据记者从中国石化联合会了解到,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试行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。
“能效领跑者制度”是日本独创的一种“鞭策落后”制度。所谓领跑者,是指某一用能产品能源消耗最低的行业标兵。领跑者制度,其主要内容是确立行业标杆,要求全行业的企业都努力去达到这个能效标准,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能效水平。在这个过程中,政府部门对于领跑者和达标的企业给予补贴、税收优惠、荣誉表彰等奖励;对于未达标的企业,采取警告、公告、命令、罚款等措施。在日本,领跑者制度的对象特点是:被大量使用、能耗相当大的设备和能效有望改善的行业。到2009年,日本已有23种设备制定了领跑者标准,预计今后还会扩大对象范围。日本的“领跑者制度”实施以来,在汽车、家电等行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例如汽车行业2004年度能效比1995年度提高了22%,空调2004年度能效比1997年度提高了67.8%,电冰箱2004年度能效比1998年度提高了55.2%。
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政府为了提高能效,也组织开展了与“能效领跑者制度”类似或实质相同的“能效对标达标”活动。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印发了《关于印发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通知》,发布了《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》;2008年初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“合成氨、烧碱、电石和黄磷”等4个国家强制性能源消耗标准,为行业开展“能效对标达标”活动提供了依据;工信部在2010年印发了《关于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的通知》,选择“合成氨、烧碱、电石”等3个产品开展了对标达标活动,制定了“合成氨、烧碱、电石”等3个产品分工序的标杆值。2011年9月我国政府出台的《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》,要求研究确定高耗能产品和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先进水平,制定“领跑者”能效标准,明确实施时限。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讲,合成氨、电石、烧碱等重点的耗能产品均属于“制定领跑者能效标准”的范畴。
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介绍,“十二五”期间,石化联合会将完成33个产品的能耗标准制定,为更大范围地开展“能效领跑者”发布制度打下基础。目前,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“能效领跑者”发布制度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。石油和化工行业试行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,其核心是领跑者的确定,工作重点是相关能耗数据的采集。化工产品众多,石化联合会对已开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的合成氨、电石、烧碱等产品进行了总结,对行业的重点耗能产品能源消耗情况、能耗统计、能效标准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,初步确定在合成氨、甲醇、磷酸二铵、硫酸、电石、烧碱、聚氯乙烯、纯碱、黄磷和轮胎等10个产品首次试行“能效领跑者”发布制度,同时规定了“能效领跑者”发布制度报送原则,以保障采集的能耗数据真实且有可比性。
目前相关能耗数据的采集工作已于4月顺利完成,初步形成了《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品2011年度能效领跑者发布名单》,并已上报工信部。据悉,该名单将于近期向公众发布。